99r精品视频这里免费|亚洲影视无码se01|97人人超碰国产精品最新老片|美日韩国产无码

<center id="i0ows"><li id="i0ows"></li></center>
  • <abbr id="i0ows"><acronym id="i0ows"></acronym></abbr>
  • <center id="i0ows"><small id="i0ows"></small></center>
  • <menu id="i0ows"></menu>
    <dfn id="i0ows"><kbd id="i0ows"></kbd></dfn> <menu id="i0ows"><acronym id="i0ows"></acronym></menu>
    <center id="i0ows"></center>
  • <menu id="i0ows"><kbd id="i0ows"></kbd></menu>

    中國語言知識當前位置:首頁 > 語言博覽 > 中國語言知識 >

    “元宵”如何做飛花令?來看古人曾創(chuàng)作過哪些經(jīng)典詩詞

    來源:北京語言文字工作協(xié)會  |  發(fā)布時間:2019-02-18 16:05:18  |  瀏覽次數(shù):


    《乾隆帝元宵行樂圖》

    春節(jié)剛過,元宵又至。作為新年里的第一個節(jié)日,元宵節(jié)是盛世的象征,也是繁華都市生活的呈現(xiàn)。這個節(jié)日始于西漢,繁盛于唐宋,歷代文人墨客吟詩作賦頌之,充滿詩情畫意和浪漫色彩。如若來場"元宵"飛花令,哪些詩詞能"脫穎而出"呢?    

    據(jù)悉,最早提及元宵的詩收錄在《詩紀》中,由南北朝庾信所作,《道士步虛詞十首(其八)》:

    上元風雨散,中天歌吹分。

    靈駕千尋上,空香萬里聞。

    "上元"指的就是元宵節(jié),即農(nóng)歷正月十五,又稱為"春燈節(jié)"。正月是農(nóng)歷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

    第一次將燈作為正月十五主角的,是隋煬帝的《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詩》:

    法輪天上轉(zhuǎn),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凝流水,春風含夜梅。

    幡動黃金地,鐘發(fā)琉璃臺。

    站在樓上,俯視燈夜,隋煬帝不但感受到了旋轉(zhuǎn)不息的法輪大法,也聽到了空中縹緲的梵音。顯然,隋煬帝在元宵節(jié)燃燈是為了禮佛,無意中為后世造就了一個全民性的狂歡節(jié)。

    同時,隋唐時期宵禁的松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這個節(jié)日向民間的廣泛傳播。唐代詩人蘇味道曾作《正月十五日夜》詩,詩云: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表達的正是當時正月十五人們已經(jīng)享有夜晚外出的自由。

    有學者曾做過統(tǒng)計,根據(jù)《全唐詩》的整理,唐朝寫元宵詩的總共有66首;宋代元宵詞是宋代節(jié)序詞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種,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有297首,占節(jié)序詞總數(shù)的四分之一。

    清代就更多了。在元宵詩詞上的創(chuàng)作上,乾隆可謂一騎絕塵,他為元宵節(jié)一共作了176首詩,在眾多詩詞中名為《上元燈詞》的七言絕句就達百首之多。中學歷史題里常出現(xiàn)的詩句:"間年外域有人來,寧可求全關(guān)不開"就出自眾多《上元燈詞》中的一首。

    歷代以來,元宵詩詞創(chuàng)作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與官方的節(jié)日導向有著密切關(guān)系。比如漢朝,元宵節(jié)的節(jié)期為1天,唐朝3天,北宋5天,明朝10天,清朝5天。

    作為新年里的第一個節(jié)日,歷代詩人將豐富多彩的元宵風俗見諸筆端,為我們定格住一幅幅動感絢麗的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風俗畫面。

    元宵節(jié)風俗之一:吃湯圓。

    清代浙江詩人符曾在《上元竹枝詞》中寫道: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這首詩描寫的是元宵前夕杭州城里做湯圓的景象:香甜的桂花餡料里裹著核桃仁,用井水來淘洗像珍珠一樣的江米,聽說馬思遠家的滴粉湯圓做得好,趁著試燈的光亮在風里賣元宵。

    同樣是清代文學家,李調(diào)元在《元宵》詩中則描寫了賣湯圓小販的生活: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格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圓。

    元宵夜里,人已散去,可是那賣元宵的小販還在叫賣"湯圓"。元宵節(jié)的湯圓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節(jié)風俗之二:賞花燈。

    火樹銀花不夜天。元宵放燈習俗,在唐代發(fā)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至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guī)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fā)展,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唐代詩人張祜,其《正月十五夜燈》詩,所寫元宵觀燈景況讓人浮想聯(lián)翩: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nèi)人連袖舞, 一時天上著詞聲。

    元宵燈節(jié)至宋、明之后更盛,萬盞彩燈壘成燈山, 花燈焰火,錦繡交輝,喧鬧達旦,盛況空前。清代詩人姚明之的《詠元宵節(jié)》:

    花間蜂蝶真喜狂,寶馬香車夜正長。

    十二樓前燈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

    更是將此種場景推到極致。正月十五的觀花燈歷史悠久,寄托了我國人民自古以來崇尚光明、向往太平和諧的心愿。

    元宵節(jié)風俗之三: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jié)后增的一項活動,出 現(xiàn)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jié)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 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如謎面為劉禹錫《竹枝詞》中的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謎底為"淚":

    又如謎面為杜牧《山行》詩句"白云深處有人家",謎底為"空中樓閣"。

    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jié)風俗之四:舞龍舞獅。

    龍、獅在中華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貴、勇猛,更是權(quán)力的象征。人們在喜慶日子里用舞龍來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diào)雨順, 五谷豐登,舞獅能夠祈求吉利,帶來好運。因此元宵節(jié)舞龍舞獅成為不可或缺的習俗。

    辛棄疾在著名的《青玉案·元夕》詞中寫道: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生動的描寫了元宵節(jié)舞龍舞獅的熱鬧場面。

    元宵節(jié)風俗之五:約會。

    元宵節(jié)也被譽為中國的情人節(jié),也是一個浪漫的節(jié)日。在封建的傳統(tǒng)社會中,未婚男女是不能隨便接觸的,但是過節(jié)卻可以 結(jié)伴出來游玩,元宵節(jié)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情人相會。

    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是這方面的名作之一。詞日: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這首相思詞,以少女的口吻寫成,詞中的今與昔、悲與歡互相交織,前后映照,書寫 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情。

    辛棄疾有篇著名的《青玉案·元夕》詞: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干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所要表達的就是燈節(jié)狂歡夜、百度覓佳人。詞人抓住元宵燈節(jié)獨有的特征,以"東風"與"花"、"雨"的關(guān)系來寫火樹銀花的 燈市,但這都是陪襯,詞人要推出的主角是燈火闌珊處的"那人"。"尋他千百度"寫出了尋找者對愛情的執(zhí)著。"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既寫出了尋找者見到意中人的驚喜與激動, 也寫出了"那人"的獨特品格和審美品位。

    "飛花令"不過是古人行酒令時的一個文字游戲,源自古人的詩詞之趣,"元宵"則承載了這種趣味,在不同詩人筆下落得不同韻味。

    網(wǎng)站首頁  |  關(guān)于協(xié)會  |  新聞動態(tài)  |  會員風采  |  語文建設(shè)  |  語言應用  |  語言博覽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 2016  北京語言文字工作協(xié)會  版權(quán)所有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和平里七區(qū)16號樓院610室  電話:010-84504550
    京ICP備1604035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10200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