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語言文化當前位置:首頁 > 語言應用 > 校園語言文化 >
校園網(wǎng)絡語言
來源:北京語言文字工作協(xié)會 | 發(fā)布時間:2016-07-27 13:50:39 | 瀏覽次數(shù):
當代的校園語言文化已經(jīng)開始向網(wǎng)絡語言發(fā)展
但是現(xiàn)在的大學生開始向流行語言進發(fā)
在現(xiàn)在的語言文化中 人們雖然在接受著網(wǎng)絡的熏陶
但是還是有一些人在倡導語言負蘇
當然 并不是指一定要說文言文 但是一定要作到的就是在這個時代中,要發(fā)揚中國語言的文化
就像一個東西 可以用很多的語言來形容而且很優(yōu)美
所以 當代的語言文化就是
在網(wǎng)絡語言泛濫的今天實行的復古語言
****************體現(xiàn)和影響*****************************
一、大學校園時尚文化現(xiàn)象
校園時尚文化表現(xiàn)在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時尚語言、時尚學習、時尚體育、時尚消費等,以下?lián)衿渲饕矫鎭磉M行分析:
1.時尚語言。語言是生活的直接反映,經(jīng)濟和文化生活的豐富和發(fā)展,給語言帶來了無窮的活力。校園時尚文化首先表現(xiàn)在時尚語言方面。而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載體的校園網(wǎng)絡語言是校園時尚語言的典型,是網(wǎng)絡文化與校園文化的“交匯點”。網(wǎng)絡的發(fā)展使得時尚文化對校園文化的滲透,無論是在深度、廣度,還是在速度上都明顯加大,校園語言中的時尚成分日益增多,比如:人不叫人,叫——銀;我不叫我,叫——偶;喜歡不叫喜歡,叫——稀飯;帥哥不叫帥哥,叫——摔鍋;什么不叫什么,叫——蝦米。同時,網(wǎng)絡上的戲謔語也成為大學生之間語言交流的“時尚”,如:
①穿別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讓他們找去吧。
②我不是隨便的人,我隨便起來不是人。
③走自己的路,讓別人打車去吧。
由網(wǎng)絡語言發(fā)展而來的校園流行語也處處透著時尚的氣息,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當代大學生對個性的追求。在校園里,經(jīng)常能夠聽到“郁悶”一詞,而且其使用有擴大化的趨勢,既可用于談論情感,也可用于表達一時的情緒或某種損失。而“大跌眼鏡”的說法已然過時,要跌的至少也是“博士倫”級的隱形眼鏡,于是乎“大跌隱形眼鏡”一說流行開來。雖然兩種表達的意思差不多,但近年來大學生愛美、追求時尚的風氣從中可見一斑。此外,短信文化在校園中也流行起來。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幾乎人手一只手機,短信文化自然而然發(fā)展起來。其中,經(jīng)典的幽默、溫馨的祝福與庸俗的“惡搞”并存,花樣百出。比如:
④死黨!等我有了錢,我要用人頭馬給你沖廁所,用美鈔給你點煙,用999朵玫瑰給你洗泡泡浴,用波音飛機接你上下班,用還珠格格給你當丫鬟!行不?
⑤茫茫人海,你我偶然相遇在青春的風景線中,彼此交換一個燦爛的微笑,淡淡的回眸。現(xiàn)寄一份誠摯的新年祝福:愿我的朋友在未來的歲月里更加健康幸福!
這些風格迥異的拇指文化,作為一種操作簡單、方便的人際溝通方式,很受追求時尚、忙于學業(yè)、吝于書信的大學生的歡迎,以致不可或缺??傊?,校園時尚語言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具有較強的接受力和表現(xiàn)欲的特點,也曲折地反映了時代變遷和社會現(xiàn)實。
2.時尚學習。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就業(yè)方式的變化和整個社會向學習型社會的轉變,客觀上造成了大學生就業(yè)與發(fā)展的機遇、危機并存。就業(yè)的巨大壓力迫使大學生要提前做好就業(yè)準備,為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以“考證”、“考級”、“考研”為代表的學習時尚成為目前大學校園中的普遍現(xiàn)象。許多學生認為,證書是個人能力的體現(xiàn),現(xiàn)在就業(yè)競爭日趨激烈,畢業(yè)時僅憑大學文憑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多取得一些資格證書可以增加就業(yè)優(yōu)勢。于是,各種各樣的資格證書成為大學生追求的目標。其中,外語口語證書、會計資格證書和律師資格證書最受學生的青睞,而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二、三級證書成為大學生的普遍要求。同時,“考研”熱持續(xù)升溫。自1998年高校擴招以來,研究生教育也一直保持快速增長,招生規(guī)模以每年平均27%的速度遞增。與之相應,研究生報考人數(shù)也水漲船高。據(jù)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林蕙青日前透露,每年差不多有將近40%的本科生進入到考研行列當中。如2006年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shù)為127.5萬,而2005年報考人數(shù)為117.2萬,同比增長9%。[1]此外,托福、雅思、GRE、駕駛等證書也成為有一定經(jīng)濟基礎的大學生競相追逐的目標。
3.時尚體育?,F(xiàn)在的體育對于大學生而言,不僅僅是傳統(tǒng)的東西了,它融合了外來的文化,在大學校園里掀起了一陣陣時尚體育熱潮。就拿時下流行的跆拳道、瑜珈、街舞為例。跆拳道來自韓國,是一種赤手空拳與敵手格斗、強身健體的武術,隨著它的國際推廣和“韓流”竟風靡了“武術故鄉(xiāng)”中國。瑜伽起源于印度,是一種介于哲學和體育之間,結合身、心、靈的教導體系和生活方式,先是在西方流行起來,進而影響到了國內(nèi),受到了一些白領人士和青年學生的青睞。街舞是隨著美國HIPHOP風吹來,在中國年輕人中掀起熱潮的“嘻哈文化”,因其隨著強勁的節(jié)奏舞動身體,做出許多難度大、技巧性的動作,在表達個性的同時,也鍛煉了體魄,深受前衛(wèi)青年包括大學生的追捧。
4.時尚消費。當今大學生的消費不再限于解決溫飽了,聽流行音樂、看時尚雜志和電影、玩網(wǎng)絡游戲等成為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在時尚消費觀的影響下,部分大學生非名牌不穿,非美食不吃,消費支出較以往大大增加。“中國高校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課題組在2000年末至2001年初所做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大學生在服裝上的消費支出已高于在學習用具上的消費,占全部總支出的53.1%。[2](P.23)此外,生日Party、老鄉(xiāng)聚會、同學造訪等各種名目的宴請在大學生中也屢見不鮮。為了保持良好的外形,高檔化妝品也出現(xiàn)在女大學生生活圈子里。而“網(wǎng)絡化”的生活方式,使電腦、手機、CD播放機、MP3、電子詞典成為大學生的“五件武器”。如此一來,大學生消費怎會不高?《2004中國大學生消費與生活形態(tài)研究報告》表明,當前我國大學生每年的平均消費額約為1萬元,這個數(shù)字已經(jīng)高出同期全國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3]另據(jù)某高校最近的一次調(diào)查,大學生僅用于基本生活、學習用品、通訊交通、戀愛交友、其他方面的消費支出分別為391.33、53.71、104.04、59.62、206.38元,總支出為691.83元,消費水平在社會范圍整體對比屬于偏高。[4]
二、大學校園時尚文化的影響
校園時尚文化本身良莠并存,對大學生而言是一把“雙刃劍”。其中的消極方面“一旦鋪展開來,便立即獲得了它自身的巨解構力、侵染力和吞噬力”[5](P.156)。
1.校園時尚文化的積極作用。(1)緩解大學生學習的壓力,也增強了校園生活的時代氛圍。比如時尚體育。而在校園時尚語言中,有些是充滿大學生活情趣的語言表達,象上述的例①、③(雖有解構經(jīng)典之嫌,但也無傷大雅),既展現(xiàn)了融入時尚元素的校園新興語言文化的魅力,也表現(xiàn)了當代大學生在學業(yè)壓力下的自我釋放。(2)促進終身學習觀念的確立,豐富了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在“考研”的過程中,學生能學到比以前更深一層次的知識,自學能力得到了鍛煉,有利于大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習慣。而作為一種內(nèi)外兼修的藝術,瑜珈在精神涵養(yǎng)方面具有較大的功效,看似簡單的靜坐過程,其實也是澄凈內(nèi)心、感悟生命真諦的過程。(3)增進學生的社會知識,提高了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校園時尚文化受社會文化的較多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時代和社會文化的變遷,因而使大學生能夠從中學習到有關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知識。時尚學習就反映了大學生在就業(yè)壓力下為就業(yè)而學習的學習觀,這讓大學生們還未步入社會便先了解到就業(yè)的艱難,使得他們不再擱溺于幻想,懂得學以致用。
2.校園時尚文化的消極影響。(1)導致不少大學生生活方式外在化,人格缺失,理性缺乏。比如時尚學習雖有很多值得肯定之處,但這種滲透著實用主義的學習觀與教育、學習的本質(zhì)是背離的。教育和學習的本質(zhì)是育人,是對人和人格的培養(yǎng),“考證”、“考級”、“考研”式的實用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格養(yǎng)成的教育和學習,而把教育和學習變得過于功利化。而時尚消費則導致大學生之間盲目攀比,只求臉上有光,忘了自身、家庭的實際承受能力,有人甚至為此走上違法犯罪的不歸路。(2)誘使部分大學生價值取向趨于“流行化”,盲目追求個性和感官的新鮮與刺激,而不注重內(nèi)在素質(zhì)的提高。在校園時尚語言中,也有缺乏辨別力的低俗語言污染,如上述例④的表達極盡夸張之能,其實質(zhì)不過是不自覺的貌似創(chuàng)新實則人云亦云式的“自嘲自虐”和低俗語言學舌。(3)造成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化受到強有力的挑戰(zhàn)。對流行時尚的盲從,使得部分大學生對校園時尚文化的關注點更多地集中在生活、娛樂層面。有人說,當代大學生正從思想先鋒轉化為時尚先鋒。“郁悶”一詞的泛濫和上述例②的說法,表達了當代大學生在社會環(huán)境劇變下的一種的敏感和自嘲,也反映了“無厘頭”式的后現(xiàn)代語言解構對校園語言的侵染。時尚體育雖然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健康素質(zhì),但其中裹脅的“崇洋”思潮(如“哈韓”之風)卻是我們不能不警惕的。時尚消費,表面上是張揚個性,實則演變成消解個性、盲從潮流的高消費、超前消費、非理性消費,這不僅和我們的傳統(tǒng)相背,也跟不上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的要求和綠色消費的新觀念。
大學生在時尚文化上體現(xiàn)出來的熱情、敏感和不甘人后,一方面表現(xiàn)了他們對社會交流的渴望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也表達了他們對個性的尊崇,對自主選擇的需求。成長于多樣文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生,對時尚文化的感受比一般人來的快,他們似乎知道什么是符合自己心意,適合自己風格,擁有自己特色,體現(xiàn)自己個性的。但是,他們急于抓住機會表現(xiàn)自己,缺乏足夠的辨別力,在時尚文化中迷失了自我。由于過度地強調(diào)自我,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本位價值觀,反傳統(tǒng),反主流,消解整體,很容易使他們失去判斷是非的標準,丟棄以集體主義為根本原則的社會主義價值觀。雖然目前這種現(xiàn)象還不是非常嚴重,但若任其發(fā)展,后果不堪設想。
三、引導校園時尚文化,培育校園先進文化
(一)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理性看待校園時尚文化,提高大學生的文化選擇能力。我們首先要認識到校園時尚文化是一種客觀的文化現(xiàn)象,是大學生文化價值取向和價值選擇多樣化的具體表現(xiàn),其中有精華也有糟粕,是不能一味排斥的。畢竟,校園時尚文化是具有時代氣息的青年文化。所以,我們要理性地看待校園時尚文化,在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導,崇尚健康向上的校園時尚文化的同時,對時尚文化中的一些不良、有害的部分要堅決阻擋在校園之外。而且,學校要通過進行正確的價值觀教育,適時引導大學生提高文化辨別力,選擇精華,摒棄糟粕。
2.加強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弘揚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革命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需要注意時尚文化發(fā)展所引發(fā)的社會道德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超越的能力,促使他們成為時尚文化的道德主體,自覺承擔起凈化文化環(huán)境的責任。在校園時尚文化中存在著一些粗俗低下的東西,比如罵人的詞匯“TMD”、“BT”,對諸如此類的“時髦”要教育學生堅決地予以抵制。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千百萬年來人民智慧的結晶。傳統(tǒng)文化可以融入時尚的元素,但決不會被其取代。學校要加強對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革命傳統(tǒng)和經(jīng)典文化的教育宣傳,大學生對這方面并非不感興趣,關鍵是以何種方式去感染他們。
3. 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和行為。在學生圈子里,攀比之風日益嚴重,高消費、超前消費現(xiàn)象嚴重。作為一個大學生,主要的經(jīng)濟來源是父母。對于普通勞動階層的學生父母而言,大學學費已經(jīng)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而大學生的高消費無疑加重了父母的負擔。開始與社會有更多接觸的一些大學生,容易隨波逐流,看著身邊的同學有電腦、手機、MP3、電子詞典等,也不考慮自身是否需要、父母能否承擔,不考慮家庭之間的收入差距而向父母索要。因此,學校需要對大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分析消費心理,消除心理上的不平衡,幫助其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學會合理、適度消費。
4.加強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政治和人生方向。校園時尚文化客觀上促發(fā)了學生“主體意識”的蘇醒,但過分擴張個人價值的傾向,對大學生產(chǎn)生了較大消極影響。由于大學生思想正處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的過渡階段,難免會出現(xiàn)價值取向的偏差。一些大學生過分地自我化,把個人利益放在國家利益、集體利益之上,導致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觀念的淡薄。因此,學校要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確保大學生在社會主義的大方向下來表達個性、自我發(fā)展。
5.依靠榜樣的力量來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校園時尚文化。學校要擺脫原來那種形式單一、內(nèi)容刻板、一味灌輸?shù)慕逃椒?,樹立符合時代要求、能被學生認同的校園榜樣,影響大學生的人格、氣質(zhì)、修養(yǎng)等,培養(yǎng)大學生的進取和創(chuàng)新精神。此外,還要加強對大學生追星行為的理性引導,避免盲目追捧偶像,不斷引導學生崇尚時代楷模,努力造就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1.學校要切實提高教師的文化內(nèi)涵、整體素養(yǎng)。教師的職責,并非簡單的傳道、授業(yè)、解惑,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人。所以,除了傳授知識,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對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師而言,本身需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和文化辨別力,在理性把握校園時尚文化現(xiàn)象的基礎上,才可能在教育過程中加強對校園時尚文化的正確引導。
2.學校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具有正確導向的校園文化宣傳系統(tǒng)。學校要充分利用輿論的導向作用,發(fā)揮校園網(wǎng)站、廣播、校報等各種媒介的作用,努力宣傳科學真理,傳播先進文化,弘揚校園正氣,培植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以提高大學生對時尚文化的判斷標準,使他們明辨是非,了解不良文化時尚對身心健康的危害。同時,要多開展一些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思想政治、學術科技、文娛體育類型的校園文化活動,創(chuàng)新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形式和組織方式,增強有組織的校園文化活動的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參與率和認同感。
3.學校還可以開通心理咨詢熱線和網(wǎng)上論壇,及其幫助學生正確分析時尚文化,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學生正處于成人的關鍵時期,容易受到心理問題的困擾,而過度追求時尚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心理障礙和個性扭曲。通過有關時尚文化討論的心理咨詢熱線和網(wǎng)上論壇與大學生溝通感情,建立信任,引導他們走出心理困惑,消除自卑,建立自信,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心態(tài)和健全的人格,正確地對待時尚文化。
這些較為可行的措施在一些大學已經(jīng)進行了實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就以我們學校為例,校廣播站、校報、櫥窗、“五月陽光”新聞網(wǎng)及其論壇等輿論載體都為對校園時尚文化的討論、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從而實現(xiàn)了對校園時尚文化的正確、及時引導,有力地促進了校園先進文化的建設。
